自来水中溶解的钙(Ca²⁺)、镁(Mg²⁺)等离子与碳酸氢根(HCO₃⁻)、硫酸根(SO₄²⁻)等结合,在加热或水流停滞时发生化学反应。例如,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(CaCO₃)和二氧化碳(CO₂),反应式为:
Ca(HCO₃)₂ → CaCO₃↓ + CO₂↑ + H₂O
这类沉淀物在水温超过60℃时结晶速度加快,尤其在热水管道中更明显。硬水地区(钙镁含量>120mg/L)管道结垢速度比软水地区快3-5倍。
静止水环境中,铁细菌、藻类等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多糖类物质会吸附矿物质,形成黏稠的生物膜。实验显示,3个月未流动的水管中生物膜厚度可达0.3mm,含菌量超10⁴ CFU/cm²,其中大肠杆菌、军团菌等致病菌占比达15%。
铁管氧化生成的Fe₂O₃(红锈)与CaCO₃结合形成复合垢层,pH值<6.5的酸性水质会加速金属腐蚀,使铁管年均腐蚀速率达0.1-0.3mm。而PVC管虽无锈蚀,但表面粗糙度(Ra>1.6μm)更易附着沉淀物。
脉冲清洗
利用0.2-0.3MPa压缩空气与水流交替冲击,产生频率15-30Hz的震荡波。测试表明,5分钟脉冲可清除90%松散水垢,但对>3mm厚垢需配合柠檬酸预处理。
操作步骤:关闭总阀→安装分流器→脉冲清洗机分段作业(每段≤20米)→排水检测浊度。
高压水射流
使用50-70MPa高压泵(相当于消防水枪压力),配合旋转喷头实现360°冲刷。适用于铸铁管、镀锌管,但PPR管承压极限为2.5MPa,超压会导致爆管。
机械刮除
管道机器人搭载碳钢刮刀,转速200-300r/min时可清除厚度>5mm的硬垢。需配合内窥镜定位,适用于局部堵塞,但人工成本较高。
酸性溶解法
使用6%-8%食品级柠檬酸溶液,40℃条件下反应效率最高,30分钟可溶解85%碳酸钙垢。强酸(如盐酸)需控制浓度<5%,否则会腐蚀铜管(年均腐蚀率>0.05mm)。
操作风险:酸洗后需用1%碳酸钠中和,pH试纸检测至中性方可排水。
碱性清洗剂
氢氧化钠(NaOH)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(C₃H₅(COOR)₃ + 3NaOH → 3RCOONa + C₃H₅(OH)₃),适合清除生物膜残留,但需后续酸洗中和。
水质适配方案
硬水地区(如北方):优先采用“脉冲+柠檬酸”组合,清洗后建议安装软水机(树脂交换容量≥20L/kg)。
金属管道:禁用pH<3的强酸,推荐超声波清洗(频率28-40kHz)或磁化防垢技术。
清洗周期
安全规范
化学清洗需穿戴口罩,防置水中有害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体内。
冲洗残留检测:电导率<80μS/cm,浊度<1NTU。
水流效率
管径缩小50%时,流量系数(Cv值)从120降至35,泵功耗增加2.1倍。
案例:某小区DN100铸铁管10年未清洗,末端水压从0.3MPa降至0.08MPa。
健康风险
生物膜中检出铅(>15μg/L)、镉(>5μg/L),超国标限值3倍。
流行病学统计:长期饮用高水垢水,肾结石发病率增加23%。
设备损耗
热水器加热管结垢1mm,能耗增加10%,寿命缩短30%。
热交换器效率对比:无垢85% vs 3mm水垢52%。
通过科学清洗可显著提升用水安全,建议结合水质检测报告选择适配方案。